“思路決定出路,行動提升速度”。近年來,家住羅甸縣邊陽鎮聯興村的村民楊通才,在與貧困做斗爭過程中,通過返鄉創業,發展特色土雞養殖,找準增收致富渠道,成功走上增收致富路。
土雞的養殖環境
驅車翻過幾個山頭,來到邊陽鎮聯興村,在山腳下的一處空地上,楊通才的養殖基地坐落其間。見到楊通才時,他正在給即將出欄的土雞喂食,看著一只只長得肥壯的土雞,“像這只雞有三斤多,可能按市場價的話,預計110元到120元左右”楊通才順手抓起一只,自豪地給大家預估重量。
楊通才正在給雞喂食
跟所有返鄉創業的人一樣,楊通才在創業前也面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生活難題。
要想創業,啟動資金從何而來,技術如何保障?楊通才雖然外出務工多年,但一個人要養活一家5口人,一個月的收入也只能簡單糊口,更別談有“余糧”了。但不試一試,楊通才心有不甘。經過一番激烈的思想斗爭,楊通才決定大膽拼一把。于是他放下面子,硬著頭皮跟親戚朋友借了幾萬元的創業啟動資金,買來孵化機器,從村民那里收集土雞蛋便開始第一次創業“試水”。最終,由于技術不過關,楊通才的首次創業以失敗告終。
正在售賣土雞
首次創業的失敗讓楊通才認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。痛定思痛之后,他開始通過查閱資料、書籍、向有養殖經驗的人請教學習,不斷取經。通過不斷摸索學習,終于攻克了技術這道難關。
技術跟上了,楊通才的養殖規模也逐漸擴大,從最初的200多只到如今的1000多只,預計一年也能有10多萬元的收入,實現了增收顧家兩不誤。思想活躍的楊通才,下一步還準備擴大養殖規模,然后與商超對接,不斷拓寬自己的銷售渠道,讓城里人也能真正吃到山里人養出的“土特產”。